张世华:以百里长渠之水浇筑学生爱国之情

(全媒体记者  刘少东  程思豪)“家乡是看得见的“祖国”,祖国是扩大了的“家乡”。为了让爱国情怀的种子在学子的心中生根发芽,县第二中学校长、关工委名誉主任张世华以白起渠成功申遗为契机,组织骨干教师,编制校本教材《美丽的家乡河——长渠(白起渠)》,让学子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认识家乡开始。

在县第二中学高一课堂,教师廖俊正拿着一本崭新的校本教材为学生讲授白起渠的故事,这本专属记载家乡文化的书籍,让学生们充满了浓厚的学习兴趣。

学生都昌杰说,从书中他知道了白起渠(历史)比都江堰还早23年,比郑国渠还早33年。对家乡有一条白起渠他感到非常自豪。

这本蓝色校本教材便是县第二中学党总支和关工委新编制的《美丽的家乡河——长渠(白起渠)》。2018年9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,“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,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。”培育学生爱国情怀,因此成为了县第二中学校长、关工委名誉主任张世华的目标和任务。

张世华告诉记者,平时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中,发现部分学生缺乏从小立志读书,长大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。他就思考着怎样更有效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、家国情怀。

2018年9月,张世华经过深思熟虑后,决定抓住白起渠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机遇,组织学校二十多名骨干教师,开始编制校本教材,作为学校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。

教材编制是一个严谨而又繁琐的工作,需要做到字斟句酌,严格把关。但由于白起渠年代久远,许多相关资料缺失给教材编制工作带来了难题,为了重现昔日真实的白起渠,在张世华的带领下,校本教材编制小组利用休息时间通过网上查询、实地考察、遍访专家等方式,并从万张图片中寻找白起渠的渊源。

张世华说,资料搜集整理和校本教材的编写是他们遇到的两大困难,尤其是在杨家河遗址和袁家湾墓群的图片使用上使他们深感困惑。为此,他们到武安镇文体服务中心,从上万件网络图片中选择确认,并到襄阳市向长渠申遗办公室顾问组组长庹先沮求证。

经过五个多月的努力,第一本《美丽的家乡河——长渠(白起渠)》校本教材在今年元月应运而生,全书共计10余万字,100余幅图片,包含了白起渠在历史沿革、文化内涵、工程技术等十一个章节。

张世华告诉我们《美丽的家乡河—长渠(白起渠)》校本教材编印后,学校把发挥教育效应放在首位,将教材纳入课程体系,排进课表,开展课堂教学,同时,分批组织学生到渠首纪念馆参观,使学生了解家乡历史的厚重,明白人民奋斗的艰辛,知晓工程功能的特点。

学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,县第二中学党总支和关工委借着淌淌而来的百里长渠之水,浇筑着学子心中的爱国之情。县第二中学还将把《美丽的家乡河—长渠(白起渠)》纳入学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中,通过对白起渠申遗成功的讲述,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怀。

评论一下
评论 0人参与,0条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